2025/07/30

每個孩子,都是資優生:從多元智能談尊重與適性發展

文/Joy 蔡卓穎 (全腦開發訓練師/多元智能講師/課研所碩士班)

如果這個孩子明明是馬友友,為何一定要當馬英九?明明是王建民,為何要當王永慶?

這兩個例子當中,前者在他的專業領域所得到的成就,完全不比後者差,

所以人才的培養與父母、師長給予學童的態度,有極為深遠的影響,

如果孩子無法往考試成績優異的標竿奔跑,那麼我們能如何幫助他在其他領域中,走出一片天?

每個孩子都是「資優生」,有的是數理資優、有的是語文資優、音樂資優、肢體動覺資優、設計手作資優、更難得的是內省或人際關係資優 ,這就是美國哈佛大學的霍華德・嘉納博士(Dr. Howard Gardner)在1983年提出的「多元智能理論」,徹底顛覆了人類對「智力」的單一想像。他讓我們重新認識:原來,每個孩子的天賦光芒都不一樣,只是閃耀的方式各有不同。

✦ 重點整理

認識霍華德・嘉納提出的「多元智能理論」。


把握腦部發育黃金期,找到學習開關。


如何陪孩子發現並培養自己的優勢智能,進而適性發展?


家長與教師可營造多元且尊重的學習環境。


真正的資優教育,是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被看見、被肯定、被成就。

從一種天才,到八種智能

嘉納博士在其代表作《Frames of Mind》一書中,提出了八種彼此獨立又可交互作用的人類智能系統。看看我們自己和孩子是哪一種?


智能類型說明代表人物/例子
語文智能擅長語言表達與理解力作家、演說家、記者
邏輯數學智能擅長推理、數字、邏輯關係科學家、工程師、數學家
空間智能擅長圖像思考與空間感建築師、設計師、藝術家
音樂智能對音調、節奏、旋律敏銳作曲家、歌手、指揮家
身體動覺智能擅長身體協調與控制舞者、運動員、外科醫師
人際智能擅長共情與影響他人教師、心理師、領導者 
內省智能擅長自我反思與理解哲學家、作家、心理諮商者
自然觀察智能對動植物、自然界有敏銳觀察生物學家、環境學者、植栽專家

這八種智能,不分高下。擅長畫畫的孩子,不比會背唐詩的孩子差;懂得與朋友相處、能察言觀色的孩子,也不比能寫出五百字作文的孩子來得遜色。換句話說—每個孩子,只要找到他最擅長的智能發展,都能成為資優生,把握黃金期,找到學習開關,讓孩子的多元智能互相幫補。


根據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神經學家戴蒙(Marian C.Diamond)和霍普森(Janet hopson)在1998年提出「幼兒大腦發展」的理論中強調,腦部發展的黃金期是0~10歲,而筆者進修全腦開發訓練師證照課程內容,亦印證此理論,將人類大腦成長階段分為以下三大時期


˙  0~3歲快速生長期:大腦神經元持續連結與形成,先以右腦(圖像記憶與思考)為主軸。宜進行感統訓練,多聽音樂和故事、律動、繪本共讀對話、吃原味食材…。

˙  4~8歲快速吸收期:大腦生長達85%,接受外界各種資訊與學習,為孩子過濾所聽所見極為重要,建立正確觀念,3C不是玩樂工具,而是學習工具,拒絕短視頻。

˙  9~16歲穩定發展期:調整已獲得的資訊,並適度修剪不必要或不常使用的神經元突觸,孩子的天份要持續練習,使神經元強韌,有助學習,避免被大腦刪除。


在這段黃金期中,掌管不同智能的腦葉區,會在不同時間活躍,假設現在孩子對英文沒有興趣,但是對音樂有興趣,那不妨學英文歌曲或者英文繪本中的重複韻律來熟悉單字語法,又或者孩子現在對自然觀察沒有興趣,可是對繪畫有興趣,我們也可以用寫生、漂亮的繪本臨摹來切入自然觀察。


孩子並非不會學習,而是沒找到適合的方式學習

長期以來的亞洲國家的教育體制,較偏重語文與數理智能的表現,導致許多在其他智能領域有潛能的孩子被忽略,甚至貼上「學習成就低下」「不會念書」的標籤。這樣的環境,往往扼殺了孩子天生的熱情與自信,也剝奪了他們探索自己天賦的機會。

而根據嘉納博士的理論:教育的責任,不是訓練所有孩子走同一條路,而是引導他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條,觀察與傾聽,陪孩子一起找亮點。

「我怎麼知道孩子是哪一種智能強呢?」其實,日常生活就是最好的答案。

✔ 孩子是否喜歡畫圖、拆積木?(空間智能)

✔ 是否喜歡唱歌、跟著旋律搖擺?(音樂智能)

✔ 喜歡問「為什麼」、對自然充滿好奇?(自然觀察智能)

✔ 常常替同學解決問題、組織活動?(人際智能)

關鍵是:放下標準答案,願意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。

創造多元學習的環境,給予情緒上的肯定與尊重

一套教科書教不會所有孩子,多元智能的教育強調:「教學方式應該配合學生的學習風格。你可以讓喜歡動手的孩子用積木排數列,讓愛說話的孩子用說故事方式理解語文架構,讓愛畫畫的孩子以繪本創作詮釋科學原理。學習的方式本來就有非常多元的選項。

而孩子的學習動機,往往來自於內在的自我價值感,因此,與其說:「你為什麼不像哥哥一樣會背英文單字?」不如說:「我發現你畫圖的想法很有創意,我們來想想看怎麼用圖像記英文單字吧!」

讓孩子成為最好的「自己」

AI橫行的時代,多元智能理論更顯重要,大家不必再追求「誰是第一名」,AI在技巧、精算、背誦上勢必得第一,但擁有自己的想法,了解自己的價值,才是AI難以取代的人才。

嘉納博士說過:「每個人都可以在某些方面成為天才。」期盼我們成為那個懂得欣賞、陪伴、引導孩子發光的人。因為每個孩子,本來就都是資優生,只要你願意看見、接納,陪他一起找亮點。